招生考试网
学历类| 阳光高考 研 究 生 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 专 升 本 中考会考 外语类| 四 六 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
资格类| 公 务 员 报 关 员 银行从业 司法考试 导 游 证 教师资格 财会类| 会 计 证 经 济 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 务 师
工程类| 一级建造 二级建造 造 价 师 造 价 员 咨 询 师 监 理 师 医学类|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国际护士
计算机| 等级考试 软件水平 应用能力 其它类| 书画等级 美国高考 驾 驶 员 书法等级 少儿英语 报 检 员 单 证 员 出国留学
 招生考试网 - 公务员考试 - 分省公务员 - 江苏公务员 - 正文
2010年江苏公务员考试大纲解读
来源:中国衡阳新闻网 2010-3-5 12:22:19 【字体:小 大】

2010年公务员考试大纲的出台,标志着江苏省公务员考试帷幕正式打开。我们组织数位公务员考试研究与辅导专家深入研读大纲及历年江苏考题,第一时间给您带来深刻、有力、实用的大纲解读,助广大考生走向成功。

  2010年江苏省公务员考试新大纲与09大纲相比,省略了不少细节方面的描述,在继承江苏公考一贯特色的前提下,对部分科目做出了大胆创新。

  一、申论重大创新,趋向国考地势级以下申论

  专家提醒江苏考生,江苏公考根据报考职位性质划分为A、B、C三类,申论只针对A类考生进行考察,考试时限为150分钟,满分为100分。虽然没有明确提出B/C类考生也要考申论,但是申论考试所测试的能力和素养,B类和C类考生同样需要具备。照经验来看,C类会通过公文或者综合分析题,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综合分析、论证表达等能力,类似小申论。因此,这类考生同样要给予一定的重视,并努力去提高。

  相比去年大纲中的“测试应试人员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今年的大纲关于申论科目的描述更趋向于国家公务员考试地市级所考的申论。大纲中明确指出申论的四大考察要素:阅读理解能力、贯彻执行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及文字表达能力。具体阐述如下:

  阅读理解能力――要求能够理解给定资料的主要内容,把握给定资料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对给定资料所涉及的观点、事实作出恰当的解释。

  贯彻执行能力――要求能够准确理解工作目标和组织意图,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则,根据客观实际情况,及时有效地完成任务。

  解决问题能力――要求运用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具体问题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或办法。

  文字表达能力――要求熟练使用指定的语种,对事件、观点进行准确合理的说明、陈述或阐释。

  由此可以看出,去年的综合分析能力在今年被贯彻执行能力所取代。所谓贯彻执行能力,这是与报考职位工作性质联系最为紧密的一项能力要求。当前社会,民众对国家工作人员能否依法行政给予了更多的关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选拔公务员时,考察考生是否能够体会工作意图,随着工作环境、工作内容、特殊状况的变化而切实有效开展工作成为重要的考察因素。

  此外,09年的“提出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在10大纲里被“解决问题能力”所取代。由此,可以判断,申论材料的关联性更强,材料所反映的问题可能更为集中,问题的暴露更为彻底,考生不必再进行跨越式的阅读和思考,有助于考生集中精力来解决已有问题。解决问题有赖于“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这表明了材料主题的新颖性和灵活性,考生可能之前没有见到过类似问题,没有现成的知识储备可以调用。因此,考生要对社会上新出现的热点问题给予一定关注。另外,问题的解答重点在于”切实可行“四个字。

  申论作为政论性文章,所运用的特定语汇、语体和语言方式都与一般的文章写作有着鲜明的区别。考生要注意在日常多多练笔,注意积累官方通用的、规范化的书面语言,架构政治术语体系,语体和语言方式要庄重平实,大方得体。

  二、行测部分变化不大,继续保持江苏特色。

  江苏公考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与国家和其他部分省市公考不同,只有四个部分,依照大纲顺序来排列,A/C类分别是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言语理解与表达和资料分析;B类在数量关系之前则多加了知觉速度与准确性。

  三、最难是公共基础知识

  江苏公考难度最大的一科是公共基础知识,今年的考试将继续保持这一特色。


  公共基础知识考察内容涉及众多,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法律知识、语文基础知识和公文写作、经济知识和科技常识、中国近现代史、世界现代史及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间发生的国际国内重大事件等。考试题型也丰富多样,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实务题、论述题、简析题、写作题、案例分析题、综合分析题、材料处理题都有所体现。

  公共基础知识所涉科目的宽泛性要求考生必须花费一定的时间对各类知识(特别是法律、政治、公文)作耐心梳理,过于功利和浮躁的心理是这类考试的大敌。其次,要融会贯通和灵活运用。考生可以有选择性地加强针对训练,努力做到深刻理解、举一反三,这样在做题时就会感到得心应手;在学习时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切忌死记硬背,注重公共知识的运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本文来源:人民网 )

  • 上一个文章:

  • 下一个文章: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